● 提高对家庭管理的理解,更科学和有效的建立高质量家庭关系;
● 理解家庭关系的底层逻辑,避免家庭关系的两大杀手;
● 掌握和运用家庭沟通的方法技巧,包括两性沟通差异、爱的五种语言、冲突应对、孝养老人、婆媳矛盾处理等,打造幸福家庭,赋能家庭工作平衡;
● 掌握和运用人格教养的心理机理与方法技巧,赋能孩子人格健康发展;
● 提高对亲子沟通的理解,更科学和有效的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
第一讲:家庭关系的底层逻辑
一、情绪条件反射
幸福家庭的积极情绪VS消极情绪
二、资源互补
1. 彼此存在的价值
2. 焦虑的母亲X缺位的父亲=问题孩子
心理实验:小艾伯特
案例:广泛性唠叨
案例: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案例:孩子厌学
案例:从恋爱到婚姻
第二讲:幸福家庭的经营之道
一、接纳彼此的不完美是积极家庭关系的基础
二、爱情的三要素:亲密、激情、承诺
三、两性沟通的差异: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1. 什么是沟通?
2. 两性沟通常见的障碍
3. 同理心: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四、破坏婚姻的常见做法
五、幸福家庭:爱的五种语言
1. 肯定的语言
2. 精心的时刻
3. 有意义的礼物
4. 服务的行动
5. 身体的接触
六、孝养老人的原则
七、婆媳矛盾的本质、误区与应对
案例:夫妻的沟通关系差
案例:红颜薄命
案例:孩子厌学
案例:学法语的老公和学英语的老婆
案例:比尔盖茨离婚
实练:我的家庭互补
案例:历史的对错变迁
案例:从恋爱到婚姻
实练:家里的标准
第三讲:亲子教育:培养人格积极的孩子
——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一、孩子人格健康的关键
1. 无条件接纳
2. 幼年的安全感
3. 父母的情绪
4. 行为模板
5. 积极的沟通关系
二、孩子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养
1. 婴儿期 信任VS怀疑
2. 幼儿期 自主VS害羞
3. 童年期 主动VS内疚
4. 少年期 勤奋VS自卑
5. 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
三、中国孩子急需的人格教养
1. 国学
2. 延迟满足
3. 同理心
4. 抗挫力
四、与孩子的沟通关系是什么样的?
1. 指责型
2. 讨好型
3. 打岔型
4. 理智型
5. 同理心型
五、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方法
1.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2. 了解孩子
3. 留出陪伴的时间
4. 积极倾听
5. 焦点正面(肯定式语言)
6. 情绪管理
7. 接纳性肢体
视频:鹅龟对话
案例:离婚单亲子女
案例:拿东西扔母亲的孩子
研讨活动:孩子喜欢和什么样的父母进行沟通?
视频:焦虑的妈妈
视频:辅导孩子写作业奔溃的父母
视频:父母与孩子相互打分
案例:焦虑的母亲+缺位的父亲=问题孩子
案例:不想写作业的孩子
案例:卖书
案例:把孩子送到好学校
心理研究:小艾伯特实验
案例:知识是甜蜜的
案例:高中从厌学到考上音乐学院
案例:农民父亲(儿子清华女儿北大)的教育方法
心理测试:亲子关系
心理研究:斯坦福孩子的“聪明”和“努力”
团辅活动:赞美
小结与答疑
课程结束

